小腸氣 |疝氣 遲處理或會致命?小兒外科醫生詳細解構 內附10大嬰兒迷思

2022-08-05


為人父母,最怕係小朋友生病要做手術,特別是初生嬰兒。初生嬰兒常見需要做手術的疾病,包括:舌繫帶過短 (俗稱「黐脷根」)、 小腸氣 、隱睪症、男嬰的陰囊積水(又稱「鞘膜積液」)、腸套疊等等。或許大家都經常聽到「小腸氣 」及「疝氣」,但其實所指的是甚麼呢?若延遲就醫有機會造成嚴重後果,令腸道壞死,嚴重更會致命。

甚麼是 疝氣 / 小腸氣 ?

^小兒外科專科徐紹恩醫生

「疝氣」俗稱「小腸氣」,是否只會在小腸發生?又是否反映小腸的健康狀況? 小兒外科 專科徐紹恩醫生解釋疝氣有機會在身體不同部位發生,人體腹部由很多肌肉包圍,但當肌肉出現缺口或變得薄弱,而肚壓又開始增加時,例如孩子大哭、咳嗽、或大便的時候,腹腔中的腸臟或網膜便可以經由虛位突出腹腔外,形成「疝氣」。在初生嬰兒中,最常見的是在肚臍或腹股溝位置出現,造成「肚臍 疝氣」 或「腹股溝疝氣」。

初生嬰兒的臍帶乾脫時附近肌肉會較為薄弱,出現虛位,有時嬰兒哭鬧,腹中的網膜或小腸會經由虛位突出來,導致肚臍突出。一般情況下隨着嬰兒成長,臍環會慢慢縮小,大部分孩子在2歲時情況都會有所改善,而到了3-4歲,超過9成肚臍 疝氣都已自行癒合。不過假如臍環肌肉缺口約有兩公分或以上,這情況下 疝氣 自行消失的機率較微,或有需要安排做修補手術。

^嬰兒哭鬧時,腹中的網膜或小腸會經由虛位走了出來,導致肚臍突出

對於有些迷思:小腸氣是否反映小腸健康?徐醫生表示小腸氣不是指小腸有病,也不是只有小腸通過肌肉缺口突出,而是小腸在腹腔中相對地沒有那麼固定,可以活動較多,很多時候經由虛位突出的內臟都會是小腸。其實腹中網膜、小腸、大腸、盲腸、甚至卵巢,都可以經由疝氣位置突出。

肚臍疝氣

照顧初生嬰兒時,如果留意到肚臍突起位置時大時小,徐醫生提醒家長不用過於恐懼擔心,因為那些是腸道經由虛位「突出退入」而造成,只要孩子進食正常,又能正常排便放屁,基本上沒有甚麼大問題。

但假如家長發現孩子突然變得「忟憎」、不肯進食、嘔奶、或是肚臍疝氣的位置變得紅腫,發藍發黑,就需要帶孩子看醫生,因為有機會是嵌閉式 疝氣,或要安排手術處理。

^肚臍疝氣:徐醫生提醒當孩子突然變得「炆憎」,或是肚臍疝氣的位置變得紅腫,就需要帶孩子看醫生。

肚臍 疝氣 和腹股溝 疝氣 的分別

^肚臍疝氣和腹股溝疝氣的位置分布

兩者除了成因不同外,主要的分別便是部位的不同。臍周疝氣是在肚臍臍環位置,而腹股溝疝氣則是在下腹與大腿交界之上,腸臟有機會從那虛位突出並進入腹股溝,造成腹股溝疝氣。在男孩子中,疝氣可以延至陰囊位置;女孩子則有機會延到在陰唇位置,所以家長除了要觀察肚臍有否凸起外,亦要不時在幫嬰兒換尿片的時候,留意孩子下體位置有否腫脹。值得一提的是腹股溝疝氣是不會自行閉合的,所以必須透過手術修補,去避免出現「嵌閉性疝氣」導致腸塞或腸臟缺血壞死。

^腹股溝疝氣走到陰囊位置,致陰囊腫起

徐醫生分享有些個案,病人求醫時發現陰囊位置已紅腫,甚至孩子已開始有腹脹、嘔吐及大便出血。她指當遇到這情況,一定要立刻求醫,因為小兒外科醫生會立刻嘗試把腸臟復位推回腹中,讓腸道恢復血液供應,再安排急症手術修補疝氣。不過她也有遇過延遲求醫的病人,突出來的腸部已壞死,需要進行緊急手術將壞死腸切除並且修補疝氣。

有幾種情況下,完成手術後需要定時覆診,除了檢查傷口癒合與否外,醫生會檢查有沒有其他併發症,例如:例如黏連性腸塞,因切割腸道而造成的營養吸收問題,對男生而言由於嚴重的嵌閉性腹股溝疝氣有機會影響睾丸的血液供應,所以複診時,更會檢查有否因血液供應不足而導致的睾丸萎縮。

孩子有疝氣一定要做手術嗎?

成日都聽人講「開刀一次如大病一場」,相信大部分家長都不想孩子做手術,特別是初生嬰兒或幼兒做手術必須要全身麻醉,家長會更加擔心。坊間有很多治療小腸氣的偏方, 例如:用個一元硬幣放在肚臍上,用硬幣的重量把肚臍撳低,令肚臍不會凸出來。 徐醫生表示這個方法是絕對不可行,因為臍環其實有機會會自行收縮,假如臍環在孩子四至五歲仍未收縮,是要透過手術處理;同樣地腹股溝疝氣經診斷後,是必須透過手術修補,而不只是把它推回去就算,「不是看不見就等於不用做手術。」

徐醫生表示腹股溝疝氣修補手術,在小兒外科手術當中是一個經常進行而風險較低的手術,「 當醫生診斷情況後,會建議家長需做手術。其實修補手術是必須的,因為最怕是疝氣有機會造成腸塞的情形,若然遲了做手術,最壞的情況或會致命。因為我們最擔心是當腸臟真的經由缺口位置走了出來,出現卡住的情況,便有機會影響腸道的血液供應或造成腸塞,引致『嵌閉性疝氣 』,沒有血液供應而導致腸道壞死,最嚴重可以致命。」

小腸氣 術後護理

腹股溝疝氣修補手術可以透過微創完成,傷口會相對地較細小,亦可減少術後痛楚。術後護理方面,待初生嬰兒全身麻醉過後醒來,只要能正常進食、排尿,就已經沒有甚麼大問題。徐醫生表示西方醫學沒有講求術後需要特別戒口,不過會建議術後的一星期內不要浸浴,可用濕布抹身或用花灑洗澡代替,減少弄濕或弄掉膠布的機會,否則便需要清洗傷口。

10大嬰兒迷思

撰文:莊汶琛

攝影:梁劭臻、部分相片由徐紹恩醫生提供

其他文章:

SEN︱網課難診斷 ADHD 精神科專科醫生:持續網課損3大發展+治療方法建議
 

熱門文章

讀寫障礙|寫「鏡字」等如有讀寫障礙?|戴公主
12-16
名人專訪| 譚凱琪 :「我是愛演也會演的媽媽」 透過戲劇引導女兒學習興趣 推崇傳統學校培育好品德
02-29
名人專訪|感激老公配合工作日夜輪更照顧初生兒 余香凝 :成為媽媽是幸福的「犧牲」
12-20
SEN|言語治療師: 語言詞彙不足 影響溝通學習 協康會自家製Boardgame從遊戲中訓練
09-12
創業媽媽|辣媽CEO張慧敏進軍飲食界 與子女一同創業:希望用我的經驗,教他們做好一件事
09-24

人物訪問丨14歲 國際象棋 運動員高家瀚 成大賽首位亞洲冠軍 休學1年全職受訓 感激家人支持追夢
2024-03-09
全職媽媽 不容易 三子之母學習重建親子關係 直接告訴孩子:媽媽最愛是你!|人物專訪
2024-03-08
人物專訪|自小有讀寫障礙及專注力不足 前港隊三鐵代表 郭汝鏗 當SEN運動教練助同路孩子
2024-02-22
人物專訪|小五生沉迷 手機 遊戲 偷錢課金三萬元 社工建議4招預防孩子依賴手機
2024-02-16
人物專訪|三孩之母逆齡追夢 CEO媽媽 陳嘉莉 :做人最重要有Self Motivation 3招培養孩子理財觀
2024-01-24
父女勇登 富士山 2日1夜 感受自然威力 8歲妹妹勇敢面對挑戰 跨越不適成功攻頂|人物專訪
2024-01-20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