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養生│暑熱未消易引胃消化疾病/咳喘/濕疹皮炎 中醫教養生防病進補和宜忌│註冊中醫師李耀培

2023-08-06


「一夏無病三分虛」,過了苦夏,多壯的身體,都被滔天暑氣虛耗不少,接下來個「立秋」,中醫人又會點去養生?立秋在每年8月7日或8日之間,是24節氣中第13個節氣,同時也是秋季的首個節氣。此乃夏秋之交,能量轉換的節點,秋風頻,秋雨降,氣溫居高不下,雖說立了秋,古人卻稱之為「長夏」,簡單講,即暑熱未散,夏天被拉闊了。「長夏」的具體時間,大約由夏季最尾一個節氣,到秋天前三個節氣之間,橫誇「大暑」、「立秋」、「處暑」、「白露」4個節氣,此際餘暑未消、雨多水盛,濕氣當令,當中有不少養生防病的小知識,不可不察。

脾應長夏

自然界季節氣候變化,與我們身體裏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存在着協同共振的微妙關係,是中醫學「天人相應」思想的集中體現。夏天時,心氣通於夏氣,如今「脾應長夏」,同樣是中醫「五臟應時」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臨床驗證,指出「脾應長夏」的理論核心,在於脾臟的生理機能與長夏時氣候變化相通,相互間有着協調同步與互為影響的關係;有研究表明,空腸和回腸的褪黑素(Melatonin MT)水平,於長夏時期明顯高於其他季節,胃腸道MT在調整胃腸動力、增強腸道免疫力、輔助治療消化道疾病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而這些功能與中醫脾臟主運化功能十分相近。

立秋常見疾病

夏末的火熱燒到去初秋,熱蒸濕動,是以「濕」為長夏的主氣,與脾氣相通,這時候易發濕邪導致的脾胃消化性疾病,如《素問‧金匱真言論篇》云:「長夏善病洞泄寒中」,「洞泄」指的是腹瀉,而「寒中」是指寒氣傷脾胃,故亦多見嘔吐、痢疾等疾病;且脾主肌肉,長夏時暑濕交爭,濕熱彌漫,濕熱薰蒸肌肉,熱壅肉腐,發為皮膚濕瘡。總之,燥濕天氣令人不爽,很易使人心情煩燥鬱怒,濕盛加上風燥,諸如咳喘、咽乾、濕疹皮炎、食慾不振、胸悶腹脹、疲困乏力、失眠、多夢、便秘、泄瀉、胃腸道消化系統相關疾病、風濕骨關節病都很常見。

入秋之後除常見肺病、腸胃病外,一些流行性疾病亦為常見。流行性疾病中醫又稱時行病,即指因外界環境、氣候等季節性因素、變種冠狀病毒而生的疾病,其中秋季好發之時行病有秋燥病和伏暑病兩種。「秋燥」病涵蓋範疇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等,「伏暑」病則包含流感、流行性腦膜炎、乙型腦炎、流行性出血熱、鈎端螺旋體病等。一些無季節性的流行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因吸入花粉、麈蟎或接觸動物皮屑所致的過敏性疾病等,亦需多加防護。針對秋季的氣候特點及易發病,及早防治,適當調護,可有效改善體質,遠離疾病。

 

立秋進補前先辨體質

中醫講究:虛則補之,而「不虛」的人不要亂補。

「氣鬱」體質

容易多愁善感,感情脆弱,情緒經常低落,睡眠不佳的人,多為氣鬱體質,千萬不要亂服補身藥物,以防越補越壞,氣結更盛,影響胃口、易生痰飲水腫、久鬱化火、心煩狂躁、婦女閉經或經期紊亂,所以立秋後容易有睡眠障礙、燥鬱等疾患。陳皮、佛手、玫瑰花、绿萼梅等食材均可理氣化痰、疏肝解憂鬱。

「血瘀」體質

膚色晦暗,色素沉著,口唇黯淡,易有瘀斑、皮膚定點刺痛者,或長期病患伴胸悶胸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屬血瘀型體質,多見於冠心病及中風後的患者。這類人亦不宜隨便進寶,立夏時濕重困脾,阻滯氣機,加重血瘀;且瘀血不去,生血不生,當先活血祛瘀,再重新養血,適當選用當歸、丹參、三七、益母草等活血化瘀藥都有不錯療效。

「痰濕」體質

容易肥胖,或伴有高血糖、高血脂的人,多屬於痰濕體質;平時痰多、胸悶,在秋季要小心高血壓、高血糖等疾病。這型人並非因為脾胃好而變胖,恰恰是脾胃的「升清」功能減弱,痰濕滯溜,腹部肌肉彈性降低,使得即便很餓,肚子也是渾「圓」一氣的。痰濕體質朋友,在長夏濕熱相兼之時,可多吃點綠豆、黑豆、扁豆、青瓜、山藥、薏米、菜花、洋蔥、胡蘿蔔、蘑菇、猴頭菇、鯽魚等食材,能健脾化濕。

「氣虛」體質

平時容易汗出,呼吸不暢,氣吸不沉,稍為活動點就易乏易累的人,多屬於「氣虛」體質,整個秋季裏均容易感冒,特別係流感高峰期。日常飲食可適量服食人參、黨參、黃蓍、防風、白朮,補氣益氣。

「血虛」體質

血虛的人易顯老態,面色萎黃或蒼白,暗瘀斑點日漸增多,女性月經不調,易暈易累,頭髮枯黃,眼晴乾澀無神,男性血虛易出現便秘,手足麻木,皮膚搔癢,失眠多夢。立秋時秋燥甚,問題更易加重,故平時多注意均衡飲食,生活規律,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適當地健脾補氣養血,如當歸、人參、茯苓、大棗、雞肉、桑椹。

「陽虛」體質

平時惡寒惡風、經常手腳冷的人,特別係中老年人,多為「陽虛」體質,立秋好發腸胃道疾病,傷風感冒拉肚子都是日常,秋天時推薦吃點薑、蔥,或溫水煎服,可抵禦風寒。

「陰虛」體質

形體消瘦,平時口乾要經常喝水,排便用力、乾硬、小便黃、手心熱,難入睡,多夢易醒、醒後一身汗出的人,多屬於「陰虛」體質,立秋後必須嚴防秋燥,容易患上燥咳,難咯痰、久咳,亦容易便祕。飲食上少吃辛辣味濃食物,想進補人士只適合清補,木耳、百合、山藥都是上佳膳食材料,清心潤肺,益氣生津。

「特稟」體質

該種體質的人,包括了各種先天異常者,以及日常容易對各種事物過敏,如藥物、花粉、蟎蟲、灰塵等的人群,立秋後不少人誤以為係「進補」時機,亂吃高蛋白、高熱量食物,加上浮塵相對多,花草樹木進入新一輪新陳代謝階段,造成致敏原增加,反而更易提高濕疹、蕁麻疹、鼻敏感、哮喘等疾病的返發。飲食上要避免容易誘發「過敏反應」的食物,譬如牛肉、羊肉、雞皮、鴨鵝等家畜、咖啡、酒、食物增添加物、水楊酸高的蔬果雜食 (牛油果、哈密瓜、櫻桃、杏乾、棗乾、梅乾、葡萄乾、辣椒、胡椒),可多吃些補氣運脾的中藥,如砂仁、白朮、薏米、西洋參。

湯水介紹:冰糖燉雪梨

立秋過後,雖然已經算係秋天,暑熱一時未消,挾帶著季夏的暑熱,正是風高物燥之時,故不少人時常在這時感到鼻咽乾澀不適、皮膚乾裂。筆者這時最愛吃梨,生津解渴,連皮吃掉還能潤肺止咳!現在為大家介紹一個民間廣泛流傳的上佳糖水─「冰糖燉雪梨」,雪梨潤肺清熱、氣血生肌,冰糖補中益氣、止咳化痰,加些少百合寧心養陰,想起來整個人都已經清涼了!

材料

雪梨、雪耳、白合、冰糖 (各份量因人而異、因食用人數而異、因體質而異,請自行從權酌量,或當面找醫師針對性具體定量)

《準備及做法》

(1) 將雪耳百合洗淨,把雪耳浸泡待軟,摘成小碎片。

(2) 將雪梨洗淨,連皮,把頂蓋位(約1/4)切下。

(3) 用勺子挖去梨核,裝入冰糖及其他材料,再將梨蓋及梨身蓋好,用牙簽做固定,放入燉盅。

(4) 大火燒開,再轉中小火燉90分鐘左右即可。

 

冰糖燉雪梨

湯水介紹:雪梨海底椰滋潤湯

新鮮海底椰本身就有化痰止咳潤喉功效,加上雪梨蘋果均能潤肺,配合適量南北杏(南杏甜,北杏苦微帶毒,故此對一些本身有長期慢性病患者,其用量還是以少為妙,服用前請先問過自己的中醫師),再加些少百合寧心養陰,想起都夠滋潤了吧!

雪梨海底椰滋潤湯

 

材料

雪梨、蘋果、新鮮海底椰、陳皮、無花果、百合、南北杏、紅蘿蔔、蜜棗、豬展 (各份量因人而異、因食用人數而異、因體質而異,請自行從權酌量,或當面找醫師針對性具體定量)

準備及做法

(1) 豬展洗净,放在燒開的水中滾去血沫 (飛水)

(2) 將雪梨蘋果洗淨,連皮,去芯(不然湯會帶酸澀味),切件備用。

(3) 新鮮海底椰去皮洗淨,切件備用。

(4) 陳皮浸軟刮囊備用。

(5) 南北杏、無花果及蜜棗洗淨備用。

(6) 大火燒開,加入所有材料,大火煲約半小時,再轉小火3小時左右即可。

平時亦可適當煲芝麻小米粥,或冰糖燉雪梨水來潤燥。秋燥症主要靠預防,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乾喉痛、大便乾結的人食用。

這些情況不宜進補

陽氣過盛的人不宜隨便進補,這類人主要表現為易燥熱、火氣大,再補就「爆標」了;且身體有外感的時候也不宜進補。中醫認為自然界中有六種氣,分別為「風、寒、 暑、濕、燥、火」,過則為災,便成六淫或六重病邪,可以單獨致病,亦可協同合病,大家時常聽到中醫話的「風寒」、「風熱」、「風燥」等等就是外感病的不同證型了。初秋時「燥邪」「濕邪」為主氣,人們容易感冒、發燒,這時候切忌進補,不小心「補」了就等於火上澆油,反而加重感冒症狀。 立秋進補關鍵

如果進補後,發現自己晚上難以入睡,身體輕微發熱,就要考慮是否過度進補了,這時應當馬上停止服食相關食物/藥膳;平時如果大便正常,進補後卻成便秘,也說你明「補過頭」了,潛在已律液耗損;進補後有時會口舌生瘡、口乾或明顯鼻乾流血,也是補得太過的訊號,要及時停補。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每個人的補法也不盡相同。進補前如果不清楚自己到底屬於哪一種體質,建議先請專業中醫師幫你先辨證分型。

香港中醫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香港註冊中醫師李耀培

文章圖片獲香港中醫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香港註冊中醫師李耀培授權轉載

圖片授權: 二凡子

6種食物適合立秋進食

台灣營養師余朱青在其facebook專頁分享適合在立秋進食的6種食物,有助潤肺去燥,並可增強抵抗力。余朱青表示,秋天主要吃養肺食物。因為入秋後,降雨量減少,氣候乾冷體內水分也容易散失,黏膜會更加乾燥。天氣轉涼、乾燥的日子,她推介以下滋潤、護肺,又可增強免疫力的食物,並提供食用貼士:

1. 梨

  • 含水量高,生吃可緩解咽喉搔癢
  • 冰糖燉煮後熟食,則能止乾咳、化濃痰
  • 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宜吃太多

2. 雪耳(銀耳/白木耳)

  • 含豐富植物性膠質,能潤肺、潤燥
  • 含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促進腸胃蠕動
  • 若配搭足夠水分,有助預防便秘

3. 淮山(山藥)

  • 屬於中藥裡的滋補聖品
  • 含薯蕷皂素,可潤滑呼吸器官
  • 不只去痰解咳,還有助緩解疲勞

4. 蓮藕

  • 生蓮藕含單寧酸、維他命K,有助收縮血管,幫助凝血及抑制發炎
  • 煮熟後性質由寒轉溫,還可促進腸胃健康

5. 秋葵

  • 含有的黏液可保護胃壁
  • 含膳食纖維,可幫助消化、增加飽足感
  • 含維他命A,可修復黏膜、保護眼睛

6. 蜂膠

  • 含有多種有機酸、類黃酮,有助抑制細菌及抵抗發炎反應
  • 可讓副交感神經放鬆,達到紓壓效果
  • 注意:對花粉過敏、氣喘人士,不建議攝取

內容獲「余朱青 營養師」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滋潤食物|立秋過後天氣乾燥喉嚨易痕癢 營養師推介食物潤肺增抵抗力

更多文章:

女性健康│乳腺癌5大早期症狀及中醫藥預防│註冊中醫師李耀培

立秋養生│酷熱未退 秋燥現咽乾咳喘+濕疹皮炎 中醫推雪梨海底椰滋潤湯│註冊中醫師李耀培

熱門文章

夏日 戲水 |游泳池水質潛藏健康風險 如腸胃炎、皮膚病 兒科醫生分享6大預防措施
07-25
男童水上樂園感染「 傳染性軟疣 」 醫生要逐粒夾破 爸爸極心痛:再熱也不會去! 附症狀+傳播及預防方法
07-25
日本 周一斷食法 3個月減44磅 改善失眠 營養師分析餐單功效
07-24
陳茵媺一拖三返加拿大放暑假投訴辛苦 向老公陳豪求救 細女窩心舉動安撫媽媽
07-26
半山兇殺案|內情曝光!男戶主玩具生意不景 再陷婚變分身家雙重打擊
07-24

坐月 | 3寶媽咪分享Keep Fit秘訣
2024-07-25
減壓花茶 |「肝鬱氣滯」易致情緒抑鬱 中醫推介8款疏肝花茶
2024-07-24
女性健康︳水腫VS肥胖 中醫教一方法分辨 消腫5個生活習慣 附祛濕湯水
2024-07-18
大暑 │小朋友容易無胃口 中醫推介10款解暑開胃食物 2款食療湯水 酸梅湯+冬荷薏米水鴨湯 │註冊中醫師李耀培
2024-07-17
中醫食療|西瓜皮煲湯可解暑 中醫教消暑湯水 翠衣竹蔗茅根紫淮山水|中醫爸B
2024-07-15
兒童 異食癖|廣東11歲女孩患「公主病」 食頭髮3年 胃中取出38cm長「巨毛石」 附「 異食癖 」成因+症狀+治療方法
2024-07-13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