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耀能協會|疫下困獸鬥 幼童不合作行為增加 職業治療師:訂立規律時間表 家長孩子也有「Me Time」

2022-04-19


^疫情前間,香港耀能協會轉為網上視象形式為有需要的家長和兒童提供幫助。

受疫情影響,教育局在1月時宣布停止面授課堂,政府在3月時更是作出特別安排,讓學生提早放暑假至4月19日,中小學長時間未有面授課堂,加上多項公共設施,包括遊樂場均關閉,家長多了時間與孩子在家「困獸鬥」,兒童減少與外界接觸,拖慢幼兒學習進度,影響身體協調、情緒管理及專注力等各方面發展,就連家長的情緒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香港耀能協會職業治療師梁紫雯

香港耀能協會職業治療師梁紫雯表示,這兩年疫情反覆,兒童時不時都要停課留在家中,與外界接觸時間大減,長時間留在家中會令孩子的學習機會大減,在處事執行能力、變通能力、情緒控制、大小肌肉發展上都有明顯影響,甚至有家長向她反映孩子多了不合作的行為,發脾氣次數多了,耐性大減。而處於學前階段,6歲前的孩子在這段較難打好各方面的基礎,所以影響會比較長遠。

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長時間在家所受影響的表現會更明顯,他們在各方面的發展或會比同齡小朋友遲緩,更需要以活動或多感官模式學習,長時間在家和學習模式變成以視象為主,導致感覺刺激減少,少了活動機會,肌肉發展會更慢。而且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情緒控制較為一般,加上不懂宣洩,梁姑娘表示有家長反映孩子發脾氣的情況加重,輕則「摞地」,較嚴重的可能會動手打家人,或是掉玩具。

疫下壓力大 訂立規律時間表 家長孩子齊放鬆

^疫情下,家長的壓力一樣大,要擔心的事比以往多。(示意圖,非當事人)

疫下工作生活轉變,父母都有一定的壓力,在家要一人分飾3角(家長、老師、治療師),又要擔心孩子學習進度發展,又要處理小朋友情緒行為。家長首要調節心情,理解小朋友自身能力,避免有過高/過低要求,溝通時儘量用正面語句,「避免過多的負面批評,大家關係好,心情自然都會好點」,梁姑娘表示有家長向他們求助,因停課全天候在家,沒有休息時間,壓力較大。她建議家長訂立規律時間表,放手讓孩子有一段自由時間,而這些時間,媽媽也可以當作「me time」,做一些喜歡的事,放鬆一下。

有時面對小朋友的情緒行為,家長不知如何處理較好,可以向外界或學校老師求助,請教如何教小朋友;而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梁姑娘建議家長主動找治療師,「媽媽不需要自己承受,有很多人可以幫忙」。耀能協會在疫情下,不論是特殊幼兒中心、早前教育及訓練中心、到校服務的工作也沒有停過,全把活動轉成視象,持續接觸家長和小朋友,教媽媽如何和小朋友玩,同時亦會主動查詢有甚麼困難,保持與家長聯絡,「我們一路都陪住家長和小朋友,知道他們發生咩事。」

^疫下香港耀能協會把活動轉成視象,持續接觸家長和小朋友

家居感統訓練 助孩子為感統能力打好基礎

香港耀能協會兒童及家庭支援服務的團隊,特別製作一系列名為「家居感統訓練」的影片,教導家長在家抗疫期間與小孩進行簡單的感覺統合小遊戲,透過不同的感覺輸入經驗,提升他們的感覺統合能力。梁姑娘指家居感統訓練的重點在於感統(感覺統合),感統是源於神經系統接收外界訊息,中樞神經接收信息後,會告知身體要作出甚麼反應,「感統系統在身體中不停運作,感統能力較好的孩子,學習專注力、抑制反應的能力、變通及組織能力、身體協調等各方面都會較好」,耀能協會團隊設計了10款活動,希望家長可以在停課期間透過親子活動與孩子於遊戲於學習,為感統能力打好基礎。

她提醒家長進行遊戲時,要注意小朋友的反應,有沒有表現出恐懼、過度興奮、不舒服等反應,每一個小朋友的接收感覺程度,處理能力不同,特別是一些感覺高敏的孩子。如果出現以上情況,家長要暫停遊戲,如有需要可以向治療師查詢孩子在感統上是否有問題,可以做甚麼幫到孩子。最重要的是不要強迫孩子參與遊戲,假如孩子抗拒,家長可以嘗試調適遊戲的物料、時間、運動幅度,讓小朋友慢慢接受,之後再逐漸提升幅度。

每日10-15分鐘親子時間 有助心身靈健康

除了善用網上資源,與孩子進行家居感統訓練,家長也可以請小朋友幫忙做家務,不但有助各方面發展,對親子關係也有正面影響。 梁姑娘推廌家長與孩子做一些簡單家務,「最簡單的例如:晾衫,小朋友可以幫手夾衣夾,已經幫他們做到小肌肉控制,年紀較大的小朋友可以幫手用晾衣棍掛衣服,已是一種簡單的上肢活動,而把衣服掛進衣架中,也可以訓練雙手協調。」

親子時間是改善孩子的情緒和心靈健康最好方法,不論是講故事、聊天、玩遊戲,都是良好的親子經驗,「親子時間不是和孩子一起練寫字,有時家長會講『我有陪他,淨係做功課都陪了1小時』,這絕對不是治療師所指的親子時間,可以和孩子玩學習遊戲,但以輕鬆為主,小朋友享受過程,如果能夠做到這個氣氛,其實玩咩都沒所謂」。對於雙職家長,雖然未必能像家庭主婦有這麼多時間對着孩子,但對小朋友而言每日有10-15分鐘的親子時間也有幫助。

^梁姑娘提醒家長,如懷疑孩子因長時間留在家中而導致情緒不穩,抑鬱,例如:情緒控制較以前差,比平時沉默等情況,可以先聯絡學校老師,再由老師找專業人士幫忙,「媽媽一旦發現孩子的情況,不是自己能夠處理,記得向專業人士提出幫助。」(示意圖,非當事人)

部分相片由香港耀能協會提供

撰文:莊汶琛

其他文章:

疫下困獸鬥 | 港媽以「電子奶嘴」換片刻寧靜 教育專家:親子盒助幼兒學習 促進親子互動 

隨機應變|小朋友復課後有壓力怎麼辦 臨牀心理學家助你解決

熱門文章

讀寫障礙|寫「鏡字」等如有讀寫障礙?|戴公主
12-16
名人專訪| 譚凱琪 :「我是愛演也會演的媽媽」 透過戲劇引導女兒學習興趣 推崇傳統學校培育好品德
02-29
名人專訪|感激老公配合工作日夜輪更照顧初生兒 余香凝 :成為媽媽是幸福的「犧牲」
12-20
SEN|言語治療師: 語言詞彙不足 影響溝通學習 協康會自家製Boardgame從遊戲中訓練
09-12
創業媽媽|辣媽CEO張慧敏進軍飲食界 與子女一同創業:希望用我的經驗,教他們做好一件事
09-24

人物訪問丨14歲 國際象棋 運動員高家瀚 成大賽首位亞洲冠軍 休學1年全職受訓 感激家人支持追夢
2024-03-09
全職媽媽 不容易 三子之母學習重建親子關係 直接告訴孩子:媽媽最愛是你!|人物專訪
2024-03-08
人物專訪|自小有讀寫障礙及專注力不足 前港隊三鐵代表 郭汝鏗 當SEN運動教練助同路孩子
2024-02-22
人物專訪|小五生沉迷 手機 遊戲 偷錢課金三萬元 社工建議4招預防孩子依賴手機
2024-02-16
人物專訪|三孩之母逆齡追夢 CEO媽媽 陳嘉莉 :做人最重要有Self Motivation 3招培養孩子理財觀
2024-01-24
父女勇登 富士山 2日1夜 感受自然威力 8歲妹妹勇敢面對挑戰 跨越不適成功攻頂|人物專訪
2024-01-20
查看更多   ▸